返回首页

六词读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伟力

时间:2025-08-2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揭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產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產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群眾生态获得感持续提升。我们选择生态热词,邀请专家学者分析阐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伟力,以饗读者。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和推动下,我国吹响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号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味着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就绿色发展作出部署,强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当前,实现“双碳”目标已成為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抓手。

  所谓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歷史最高值,然后经歷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歷史拐点。实现碳达峰,通常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实现脱鉤,是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所谓碳中和,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為碳排放源与人為吸收匯达到平衡的状态。实现碳中和,意味着很大程度上不再增加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系统的人為干扰,而稳定的气候系统对於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双碳”目标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彰显大国责任。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巴黎协定》,明确了全球减排目标。截至今年4月,全球195个缔约方提出或更新了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大约150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双碳”目标提出5年来,我国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以“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的主动作為,以“言必行,行必果”的实干精神,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做好顶层设计,建成“双碳”目标的“1+N”政策体系。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大量政策文件,覆盖多个部门、领域,涵盖碳市场、碳足跡管理、绿色金融、绿色标准等多种政策工具,政策体系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使得推进“双碳”工作有章可循。

  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着。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随着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能源转型必须先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0亿千瓦,同比增长54.2%﹔风电装机容量5.7亿千瓦,同比增长22.7%。

  碳达峰碳中和不是两个目标,而是一个目标的两个阶段。隻有高质量达峰,实现发展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才能為后续迈向碳中和打下坚实基础。2025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气候和公正转型领导人峰会上的致辞中指出:“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会放缓,促进国际合作的努力不会减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不会停歇。”深刻理解“双碳”目标的战略内涵,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将“双碳”工作作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久久為功,常抓不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証统一,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调研时来到舟山市定海区新建社区。见到当地利用自然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等特色產业,群眾收入普遍增加、日子越过越好,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这裡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是‘美丽经济’,印証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这深刻指明了“美丽经济”的内涵和特征。“美丽经济”主要指以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為前提,通过生态產业化和產业生态化,将资源优势、环境优势、生态优势转化為產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新经济形态,具有生态优先性、產业融合性和民生普惠性。“美丽经济”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实践,旨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美丽中国建设深入推进,各地积极布局“美丽经济”新赛道,“美丽+”模式不断涌现,推动“美丽经济”不断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推进產业融合、城乡共美,是激发“美丽经济”活力的重要引擎。浙江省湖州市“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域一风光”,安吉乡村创办“千家乡宿共富区”“两入股三收益”等机制,点亮乡村“美丽经济”。福建省三明市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文旅+小吃”“文旅+康养”“文旅+体育”等新业态。山东省兰陵县探索“文明教化+文创產业+美丽乡村”模式,将非遗、民俗与乡旅相结合,发展以生态文化资源為特色的“美丽经济”。从“千万工程”的战略擘画到多地探索的“点绿成金”、產城融合,“美丽经济”已成為推动生态產品价值实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美丽经济”将美丽生态作為发展之基、普惠之本,回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对“环境美”和“发展美”的期盼,让人民群眾在共享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的过程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推动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美丽经济”成為连接城乡、激活区域发展潜力的重要纽带,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美丽经济”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进一步释放“美丽经济”发展活力,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為指导,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掘地域文化特色和生态人文价值,将文创、美学融入“美丽经济”產品和服务。鼓励“美丽+”“+美丽”模式创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美丽健康等绿色產业,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產业链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延伸。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安吉余村考察调研,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丰富完善,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乃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建立健全生态產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路径。新时代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產品价值实现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增强生态產品生產能力”。党的十九大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新修订的党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生态產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和推动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紧密协作,聚焦生态產品价值实现开展一系列工作。2017年至2025年3月,生态环境部先后命名57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240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财政部安排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积极推进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自然资源部发布生态產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等等。

  隻有守好青山绿水,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今年六五环境日期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4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今年3月,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4年中国自然资源公报》显示,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草地面积均居世界第一。在全球森林资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我国实现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连续多年“双增长”,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加鲜明。

  生态產品价值实现,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系着金山银山,中间是不断涌动的创新活力、澎湃的市场需求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闽赣的林业碳匯到西北的荒漠光伏,从云贵的民族文化到东北的冰雪经济,从茶產业、花卉產业到观鸟经济、林下经济,从卖风景、卖空气到“卖”生活、“卖”文化,生态產品经营开发模式不断创新,市场交易体系逐步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日益健全,一场以生态為本色、產业為纽带、创新為引擎的绿色革命正在中华大地蓬勃展开。

  同时要看到,与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相比,当前对生态產品价值实现的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和政策体系等重大问题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十五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实现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窗口期,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突破制度障碍,有效破除主体参与度不够、市场接受度不高、要素匹配不足等瓶颈制约。

  从顶层设计看,要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為政府的关系,“两手”协同发力,有效破除市场壁垒、提升要素流动效率、增强规则统一性,提高生态產品价值实现的活力与效率。从地方实践看,要坚持创新驱动与因地制宜,立足本地特色,探索多元化、个性化的转化模式,避免一哄而上、盲目发展、“内卷式”竞争和低水平重復建设。从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看,要推动区域间供需精准对接,加强协同治理,畅通要素流动,建立以生态產品為连接的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合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一种深刻的发展哲学,是一场触及国家治理方式、经济发展逻辑乃至社会生活方式的范式变革。以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復的具体实践為切入点,这一理念系统性重塑经济社会发展路径,展现出磅礡的实践伟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伟力,首先源於其在哲学层面对“发展”概念的根本性再定义。长期以来,人类社会普遍受困於工业文明的线性增长逻辑,将自然视為可供人类无限索取的外部资源,导致发展与保护呈现尖锐对立的局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大贡献在於它以蕴含东方智慧的整体系统观為视角,揭示生态系统的内在价值,奠定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根基。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復不再是為过去发展“还债”的被动行為,而是面向未来的战略行為。这种理论上的跃迁,為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思想的革新,必然催生治理方式的重塑。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正在告别过去“条块分割”、管理部门职能碎片化的治理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强调整体性、有效性和长远性的系统治理框架。这种新型治理框架主要依靠两大支柱建立。一是空间规划上的协同与整合。以长江、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為例,我国创新性地建立全流域统筹协调机制,打破行政区划壁垒,通过编制实施流域性国土空间规划,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等约束性指标贯穿上下游、左右岸,实现从源头治理到末端防控的全链条管控。二是治理动机上的激励与约束。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不再唯GDP,生态环境质量、资源利用效率、生态修復成效等绿色指标的权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这两大支柱既明确治理的价值取向,又优化治理的结构框架,共同确保生态保护和修復作為不可分割的整体高效推进。

  与治理方式重塑并行的,是经济发展逻辑的根本性再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精髓在於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转化通道,其关键在於构建一套全新的生态经济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復本身就成為创造新价值、催生新產业的过程。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為发展优势的多元路径。一方面,通过设立生态补偿基金、推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让生态保护地区的贡献得到经济上的合理回报,本质上是对“绿水青山”公共生态產品价值的确认。另一方面,通过发展绿色金融、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探索生态系统生產总值核算等方式,对生态资源进行科学价值量化,并使其能够进入市场流通。这些探索已经催动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等绿色產业的蓬勃发展,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更高水平保护的良性循环。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復的实践,正在沉淀為人民群眾绿色低碳的社会生活方式,内化為新的社会风尚。从垃圾分类普遍推广到低碳出行蔚然成风,从全民义务植树到参与野生动物保护,人民群眾发自内心地保护环境、敬畏自然,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伟力最深厚、最持久的体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绿色发展的角度,对“实现什麼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一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它通过推动一场涵盖哲学、治理、经济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将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復从一项具体任务升格為国家整体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兼具深刻发展洞见与强大实践效能的中国方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自然生產力和社会生產力的辩証统一,赋予培育和发展绿色生產力以强大动能。

  生產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人类文明发展史表明,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生產力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產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產力”“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產力本身就是绿色生產力”。因此,必须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发展绿色生產力。作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產力质态,绿色生產力聚焦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关系,一方面注重生產力发展的“绿水青山”基础,另一方面聚焦生產力创造的“金山银山”效能,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理论意蕴和实践伟力的生动体现。

  从理论维度上看,绿色生產力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產力理论,又蕴含着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核心内容的时代特征。马克思主义认為,生產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把握自然生產力与社会生產力的内在统一性,摒弃对资源环境过度依赖的传统发展路径,大力推进生產力绿色转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作為我们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科学指导和思想共识,在深刻把握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实现了对既有发展理念和价值取向的重大突破,是紓解现代化进程中生產力和生產关系矛盾的创新举措。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体现了绿色发展观对传统发展观念的歷史性超越,其在生產力理论范畴内所反映的就是发展绿色生產力,昭示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愿景。

  从实践层面来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為培育和发展绿色生產力赋予了强大动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相关理念写入宪法、党章。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突破西方实现现代化的传统模式,走出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绿色发展之路。我们积极推进產业结构调整优化,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產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以绿色技术创新為引领,持续推进生态產业化与產业生态化,推动传统產业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為发展优势。不断营造绿色生產力发展的良好环境,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健全完善推进绿色產业发展和促进绿色消费等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不断厚植培育绿色生產力的环境土壤,推动绿色生產力发展壮大。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因地制宜对绿色生產力发展进行战略性、前瞻性和长远性规划布局,不断提升发展“含绿量”,让绿色生產力成為未来竞争力。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与人类文明演化大趋势高度一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我们正在努力构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也必须是一个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指在生產、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都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提升高度协同的经济体系。绿色低碳创新驱动、生產系统与生活系统循环链接、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相统一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主要特征。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為核心的党中央就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将“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作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进行部署。2024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於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各地方各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生產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基础设施、技术创新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等方面,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

  强化经济体系绿色发展底色。大力推进生產体系和生活体系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仅有效解决了雾霾、黑臭水体、生活垃圾等长期困扰人民群眾的存量环境污染问题,也促进了环保產业发展壮大,并从源头上遏制增量污染的產生。啟动一系列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在沙漠化、荒漠化、石漠化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屏障保护等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有效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通过绿色金融、生态综合补偿、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等体制机制改革,在探索构建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上取得重大进展。

  壮大经济体系低碳发展实力。新时代以来,我国低碳发展实现了从节能减排到降低碳强度,再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升级。伴随这一歷程,2012年—2024年,我国单位GDP能耗降幅超26%,成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低碳发展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截至2024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连续15年、10年稳居世界第一。低碳產业和市场快速崛起,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佔汽车总量的10.27%。

  提升经济体系循环发展能力。一方面,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不断强化,循环利用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截至2024年9月,全国建成废旧物资回收网点约15万个,各类大型分拣中心约1800个。开展国家“城市矿產”示范基地、60个废旧物资循环利用重点城市、100个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等项目建设。2024年,我国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超过55%。另一方面,资源循环利用行业集聚化、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党中央着眼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组建了我国在资源循环领域首家央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

  我国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上取得的可喜成就,充分彰显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理论威力和实践伟力。对标目标任务,我们仍需积极发展节能环保產业、可再生能源產业、新能源汽车產业等,持续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大力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產业结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