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邓艾与钟会、姜维博弈闹得家破人亡其一跟错主子其二没背景

时间:2025-08-0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许多人常说,三国时期后期的人才已大为减少,与中期群雄并立、英雄逐鹿的局面相比,似乎多了一份冷清。然而,我个人认为,这个时代的英雄争斗依然如火如荼,激动人心,英勇奋战的情形依旧不断。

  景元四年(263年)八月,魏国的军队分兵五路进攻蜀国。这个时期的着名将领之一,邓艾,曾位列武庙七十二将之一。他在此役中立下赫赫战功,却在不久后被莫名其妙地加上了谋逆罪名,最终死于刀下。邓艾与钟会、姜维之间的英勇对决,为何导致了邓艾的家破人亡,冤屈而死,且数年未能得到公正的平反呢?是钟会的背叛直接导致了他的死吗?

  在景元四年末,魏军成功消灭了蜀国后,邓艾满怀自豪,收到了司马昭的封赏。邓艾被封为太尉,且食邑增至两万户;钟会等则被封为司徒,食邑增至万户。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只有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后曾获得过类似的殊荣——两万户的食邑。

  此时,邓艾已年过六十,作为一位历经风雨的老功臣,他终于获得了至高的荣誉。然而,谁能料到,在几个月后,原本的封赏竟变成了他入狱并最终死于非命的灾难。

  邓艾的成长并不容易。他从小便失去了父亲,虽然生活在南阳新野的名门大族中,但没有父亲庇护的母子俩过得并不富足。建安十三年,曹操带兵攻入荆州,邓艾与母亲一路辗转逃难,最终定居汝南,成为一名屯田民。年幼时清贫的生活和口吃的缺陷并未磨灭邓艾立下伟大功业的志向。通过读书,他汲取了知识的力量,取了一个名为范、字士则的名字,然而族中有人与他同名,邓艾不得不改为“邓艾”。

  尽管生活艰难,邓艾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凭借自己的学识和才华,终于被选为典农都尉学士。但由于口吃的毛病,他在仕途上并未获得显着晋升,最终仅能做上计吏,一干就是二十年。

  不过,邓艾的命运终究改变了。在担任上计吏时,他有幸遇见了当时的太尉司马懿。司马懿欣赏他的能力,尽管邓艾口吃严重,却没有因此冷落他,反而将他调入太尉府工作。不久后,邓艾被任命为尚书郎,正式步入了仕途。从一名放牛的屯田民,邓艾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跟随司马懿走上了权力的巅峰。

  邓艾的政治主张与军事才能,深得司马懿的赏识。在三国后期,魏国的强盛依赖了像邓艾这样忠诚且能干的将领。嘉平元年(249年),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一举消灭了曹爽一党,重新掌控了魏国政权。作为司马懿的嫡系,邓艾自然也得到了升迁,被任命为南安太守。在此地,他与姜维相遇,成为一生中的对手。

  邓艾与姜维的四次正面交锋,体现了两人各自不同的军事才能。在公元249年,他们平分秋色;在256年,邓艾胜出;257年,二人战成平局;在262年,邓艾终于战胜姜维。邓艾凭借这一系列胜利,为后来成功攻灭蜀汉奠定了基础。

  然而,景元四年(263年),魏国的皇帝曹髦因欲废除司马昭而引发了权力冲突,并最终被司马昭杀害。此事给司马昭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他急于通过征伐蜀汉来提升自己的威望。邓艾对此提出异议,但司马昭坚决支持开战。最终,邓艾便卷入了这场战略上毫无准备的对蜀之战。

  魏国大军被分为五路进攻,其中邓艾率领三万大军,直接进攻姜维;钟会则带领三路大军进攻汉中。这场战役中,邓艾的任务显得尤为艰巨——正面迎战姜维的主力,而钟会则攻占汉中。实际上,邓艾担心自己是个出力不讨好的角色,但姜维却出奇地聪明,成功绕过了钟会,最终撤回了剑阁关。邓艾面临的战况更加复杂,但他巧妙地选择了绕道进攻阴平,经过艰难的山路,依靠草毡遮身,最终成功战胜姜维,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最终,成都不战而降,蜀汉灭亡。然而,这场功勋背后却是邓艾命运的转折。钟会对邓艾产生了忌惮,并利用司马昭的疑虑,通过伪造信件陷害邓艾,最终导致了邓艾的冤死。

  邓艾的死,虽然表面上是钟会的阴谋所致,但也有更深的历史背景。在三国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中,邓艾的命运成为了权谋与战功交织的悲剧。即便他为魏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最终却还是未能逃脱被冤枉的命运。

  邓艾的死,历史给予了迟来的平反。直到泰始九年(273年),司马炎才下令为邓艾平反,并给予了部分的荣誉,但他的冤屈依旧没有得到彻底澄清。邓艾的一生,也许可以用“成也司马,败也司马”来总结。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