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地评线】南海时评: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奏响乡村振兴强音

时间:2025-02-2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于2月23日发布,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文件中,提到要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作为“城尾乡头”,上接城、下接村的县域是中国的基本单元。如今,县域的集聚能力与城乡融合趋势不断增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正当其时。

  深挖特色资源,点燃富民产业 “新引擎”。特色是县域富民产业的生命力所在。每个县域都有独特的自然、人文与农业资源,只有因地制宜,才能激活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比如陕西洛川,凭借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将苹果产业做大做强,让 “洛川苹果” 享誉全国;福建古田依托适宜的环境,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成为“中国食用菌之都”。除了传统的特色农产品,还有些地方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安徽宏村,以其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和优美的田园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民宿、餐饮等产业的繁荣。各地应立足自身优势,深入挖掘特色资源,培育更多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的特色产业,打造县域富民产业的亮丽名片。

  推进产业融合,拓展富民产业 “新空间”。产业融合是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的必由之路。一方面,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比如以湖北洪湖为例,当地把有千年种植历史的鲜藕种植业衍生出莲虾套养、莲蟹共生、藕粉甜品、荷叶茶饮等多种业态,进而带动湿地生态游、凤舟汉绣非遗体验等多产业链条齐头并进。另一方面,要加强产业协同合作,积极融入开放格局,借助数字技术和新基建的东风,发展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让农产品搭上互联网的 “快车”,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此外,还应促进乡村产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的有机结合,打造更多具有特色的乡村产业综合体,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增收机会,让农民在产业融合发展中共享更多成果。

  强化要素保障,筑牢富民产业 “新基石”。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离不开要素的有力保障。资金是产业发展的血液,要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引导、鼓励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入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要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农民技能培训,鼓励城市人才下乡服务,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乡村人才队伍,为县域富民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如此,才能让县域富民产业根深叶茂、茁壮成长。(杨忠芳)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