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在云闪付App的“全国政府补贴专区”,黑龙江、四川、济南等地的家电补贴资格券显示“当日名额已领完”,重庆、郑州、吉林等地更是直接暂停申领。
国家补贴(下文简称“国补”),是国家推出的消费补贴政策,旨在促进消费和产业升级,覆盖品类包括家电、数码产品等。一段时间以来持续进行中的“6·18”大促活动,迭加上“国补”,消费者热情高涨。但部分地区的消费者打开手机时却发现“补贴资金已使用完毕”“活动升级中”等提醒。
按政策,“国补”原定于今年年末结束。近期,重庆、江苏、湖北等地“国补”申领受阻,引发了消费者对“国补”提前退出的担忧。与此同时,“国补”活动中黄牛和商家的种种套路和骗局,也对这一政策的顺利进行造成了影响。
“没有佣金,一单一结”“基本上就是用你自己不用的国补,帮别人下单”……部分在校大学生反映,自己收到了黄牛的消息,邀请其利用自己的国家补贴名额为黄牛代购手机、电脑、游戏机等“国补”产品。这些拉人代购的话术,听起来极具诱惑力,精准击中了一些人想要轻松获利的心理。据了解,这些大学生完成一单可获得几十至一百元的返利。黄牛则将商品以高于补贴价、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倒卖,赚取差价。黄牛的侵入,挤压了普通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补贴产品的机会,违背了“国补”政策的初衷。
除了“拉人头”建群代购,还有一些“科技黄牛”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大量消费者账号,使用编写的软件和脚本囤积补贴券,再高价转卖给有需求的消费者。这些人的行为常被称为“撸货”。以某地区家电补贴券为例,黄牛通过软件操控,在发券的瞬间秒抢大量补贴券,导致普通消费者难以抢到,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某商务局工作人员卢晓表示,按照“国补”规定,在核销国家补贴券的时候需要进行身份证验证,领券人和支付人必须是同一个人,而且还要求快递员送货上门,消费者必须现场开箱激活才能享受到“国补”价格。
这样的规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补贴被套用的问题,但仍旧无法完全避免。“现实中,要求快递员百分百实现送货上门和开箱激活是有难度的,即使严格按照流程开箱,核查身份证,仍有人钻空子。”
套补行为看似是轻松赚钱的“捷径”,实则可能构成违法犯罪。从法律层面来看,利用他人的“国补”资格获取利益,主观上存在非法占有目的,客观上通过欺骗手段套取补贴资金,已经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距离国补结束只有两小时,感兴趣的老板抓紧下单……”在一些直播间中,这样的倒计时标语醒目地显示在屏幕上,制造出一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紧迫感,不断催促着消费者下单。主播们信誓旦旦地宣称,几小时后“国补”就将消失,错过这村就没这店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某地商务局工作人员表示,全国“国补”的统一结束时间在今年年末,不同地区可能会通过限额或暂停来进行整体调度,但不会设置此类“倒计时”。实际上,这些直播间所谓的“倒计时”,仅仅是商家自身优惠活动的截止时间,并不意味着“国补”政策的结束。商家通过这种虚构“倒计时”的手段,误导消费者匆忙做出购买决策,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虚假宣传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规定。
还有些商家打着“国补”的旗号,诱导消费者签订合同,而后却“爆雷”,卷款跑路,给消费者带来巨大损失。
这轮国家补贴除了涉及数码产品,还涉及家居、建材等领域。不同于数码产品可以及时交付,家居商品和服务涉及预付式消费,交付有一定周期。部分商家利用“国补”的名义,诱导消费者签订合同。例如,广州市增城区居然之家的四个家具品牌店“爆雷”,涉案金额近900万元,其诱导消费的手段有以下三项:一是反复强调“国补”的优惠,二是宣称有异地补贴,三是催促全额预付。据消费者反映,工作人员当时表示,广东省当年“国补”结束后,还能为消费者申请河北省的补贴。他们在不具备完全履行合同能力的情况下,利用“全额预付才能享受国补政策”“国补额度即将用完”“超额付款后可返还本金”等理由,催促消费者全额乃至超额支付,最终导致订单无法交付。
在吉林长春等地,近期爆出线下商家借“国补”实施价格欺诈,用“国补”买家电反而更贵的案例。湖南娄底市还曾曝光某家电品牌店长以“国补”为诱饵,诱骗老顾客将资金转入个人账户,涉案金额达80余万元。这些诱导和欺诈的行为,让政策红利变成了另一种“消费陷阱”。
黄牛大量套补、骗补的灰色产业链,和层出不穷、屡禁不止的诱导、欺诈,是部分地区“国补”按下暂停键的原因之一。“国补”迭加了端午促销和“6·18”大促,导致部分地区的前期补贴资金用完,这也是“国补”刹车的一个客观原因。面对网友和市民的疑问,重庆市商务委在官网回复称,“相关部门正在起草第二阶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
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吴咸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部分地区的家电“国补”暂停、调整,主要是因为“国补”资金在接续上面存在断档。现在有的地方第二批资金已经拨付到位,有的第二批资金还在拨付过程中,第三批资金规划也正在进行。据华西证券工作人员分析,“国补”政策的暂时调整是一种控量和限额,并不等于提前结束。
从现实来看,“国补”政策在以真金白银利好消费的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补贴资金消耗过快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为了打击套补等违规行为,部分地区需要对补贴系统进行升级。例如浙江、江苏等地紧急新增了IP监测、设备码绑定等功能,这在规范市场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补贴的发放速度。江苏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也称,目前江苏的平台正在进行系统整改和升级,完成后消费者可以继续正常领取和使用补贴,同时表示,以后江苏的“国补”线上线下都将采取限额管理,活动将按照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文件执行,持续到年底。
此外,在“6·18”大促期间,商家本身的折扣力度较大,再迭加一层“国补”,可能会导致商品价格过度下滑,影响正常的市场价格。卢晓认为,这可能是部分省份选择暂停补贴的其中一个原因。据媒体报道,一些手机商家曾陷入“越补贴越亏钱”的处境,因为他们不仅要配合“国补”,还得推出更多促销活动才能顺利开单。“国补”政策终有停止的一天,家电产品的消费不只集中于一时,还需要看到“国补”之后的处境。如果不断卷低价,家电产品也会和现在的汽车销售一样陷入价格战,对品牌价格体系形成打击。这种刹车,也是对各渠道间的恶性竞争进行预防和回避。